CONTACT US
- 电话:025-85916650
- 预约上门:15851845757
- 邮箱:njof365@163.com
- 网址:www.njof365.com
- 联系人:孙先生
- 实体展厅:江宁区鄂尔岗路荆刘工业园
广式家具不一 办公家具价位定要追求全手工
杨虾的广式家具设计手稿。
“九龙床”是杨虾和弟弟杨广海的第一件代表作。 资料图片
杨虾设计的老挝酸枝《葡萄石面圆枱》。 资料图片
其人
杨虾佛山南海人,出身广式家具制作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1958年进入胜利酸枝合作社,1964年任广州木雕家具工艺厂设计室主任,1983年至1998年任广州木雕家具工艺厂厂长,先后参与广州木雕家具工艺厂多套创新作品的设计创作和生产,代表作有酸枝大理石宝鼎十头床、酸枝大理石九龙十头床、酸枝龙凤23件大型客厅组、酸枝理石大宝薰十头床和酸枝荷花宝座等。2008年被命名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广州市级非物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广东省级非物遗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遗项目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现在广式家具传承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传人,而是缺搞创新的人。
如果广式家具以后没有更多创新的人,就像粤剧一样,少人写剧本,没人做了。如果不搞设计不搞创新,一直做以前的样子,慢慢人家就不喜欢你了。因为每个时期居住环境不同,每个时期的人要求也不同。
大家每年都在创新,根据市场、客人需求做,你做以前的款式没人要的。你不创新没有出路。
在广州某著名家具商场,一溜儿的家具店里,杨虾的店与众不同。店面招牌“国家级非物质学问遗产广式家具”大气得很,店名“名匠居”也足可见其底气。
1937年出生的杨虾是国家级非物遗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其祖辈都是木匠,到他已经是第四代。
杨虾的名匠居,楼下经营,楼上小隔间是办公室。隔出来的办公室放一张书桌和一个书柜,就基本满了。风扇倒是有两个,立式风扇放在书桌旁,挂式风扇装在书桌后面的墙上。
“年纪大了,木头锯不动了,平时就画画图纸做设计”,打开风扇,7 9岁的杨虾在书桌前坐下。桌上摊开的白纸已画好椅子的轮廓,他握着铅笔,用直尺量着设计图。杨虾从不用电脑画图,都是手绘。他的铺子里、家里摆设也全是广式家具,用料都是传统老物。
他讲的话也和手艺一样实在,“做这行就是为了糊口,儿子能继承下来,就是因为还能赚到钱。”
杨虾一门五代,把一开始仅为糊口的家庭小作坊发展成一家铺面加两千多平方米厂房的工厂。
从小吃住在作坊
提起杨虾,不少懂行的人都肃然起敬———国家级非物遗项目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虾说,自己就是小木匠出身,清末明初开始,他的太公、爷爷、父亲都做木匠。第一代是太公杨格,第二代杨虾祖父杨光,杨虾的父亲杨毓是第三代传承人。到杨虾这一代已是第四代。
清代广州的酸枝家具行业大都集中在城里,主要是玉带濠两边南北几条街,即位于归德门(今大德路与解放南路交界处)附近,玉带濠南岸的濠畔街、华德里、小新街及归德门内的走木街、麻行街、象牙街、绒线街、白薇街、梳篦街等。这里与珠江相接,水路运输非常便利,且临近十三行,是清代广州工商业最为繁华的地段,手工业聚集的地方。
杨虾幼时住在广州惠福路梳篦街,“整条街都是红木家具家庭作坊。住家其实也是家庭作坊,全家吃住和父亲的木工活计都在作坊里面”。
“以前不是喜欢做木工,而是为了赚钱糊口。第一代做木工也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找一门赚钱的手艺。”杨虾说,他幼年时没有“喜欢”这个概念,念完小学就不想念书,父亲说不想念书就去做工,然后就跟着父亲开始做木工。杨虾六个兄弟姐妹,他和弟弟杨广海继承父业。
少时,父亲杨毓开工刨木,杨虾就在一边吃饭一边看。杨虾说,看多了父亲干活,自己也会拿刨子刨木玩一下。家里空间小,摆满了要出货的红木家具。他的童年记忆里,都是木屑的味道。
13岁时,杨虾正式跟父亲学艺,“因为从小看多了,学起来不难”。
他说自己正式学的时候,先是学裁木,就是开料,把一块大木头锯开,锯开以后再裁成一条一条小的木块,那时候都是手工裁,没有电动锯。开料完以后,就刨木、刨板、刨料。这些都做好以后,学开榫、打眼这些基本动作。全做好后,就学装配,把处理好的木块一条一条装嵌起,成为一件家具。
“九龙床”一炮而红
#p#分页标题#e#1958年后,杨虾进入广州木雕家具工艺厂工作,因为根底好还被派去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木雕家具学习班学习设计。在杨虾的带携下,弟弟杨广海也进了木雕厂学习雕花。
“九龙床”就是他和弟弟杨广海的第一件代表作品。两米的大床,靠背上九条龙形态各异,这个作品在广州乃至全国的比赛中都获了奖。
杨虾说,九龙床是“文革”之后他们的第一件作品。“文革”期间,广式家具制作不能雕龙凤或者有故事的人物,只能雕些花花草草。
“九龙床”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用了一年。杨虾回忆,“设计‘九龙床’没有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作参考,所有细节只能凭大家的技艺和积累。后来,我也参照了北京颐和园的九龙壁。随后,汇集厂里的木工、雕花工等优秀师傅为班底一起制作。”杨虾当时作为木工、杨广海作为雕花工参与了制作。
1972年,“九龙床”在广交会上一亮相便引起轰动。“九龙床”出厂成本3.5万元,外贸销售额达到26.5万元。
说到家具制作,外行可能以为所有工种都是一个人做完。杨虾说,好的家具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做这行要分几个工种,他以前做木工,还有雕花工、打磨工、上漆工等人一起做,一件家具要几个工种配合才能做完。即使是现在,一件家具制作也要几个人配合,而且分工更细。
杨虾的威水史很多。1979年他设计的“酸枝木大理石大宝薰沙发”(《仿古宝薰床》十件套)作为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在选送香港参加广东省特种手工艺品展销会时引起轰动,后来被一位港商以100万港元买下。
“全手工家具”是骗人
1998年,杨虾从广州木雕工艺家具厂退休,干起了个体户。后来,儿子又继承了他的行当。
“我曾想让儿子不要跟我做这行,大家四代人都赚不到钱,做来干吗?”杨虾感慨,“改革开放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做这行也不错,可以赚到钱。所以,我后来才同意让儿子做这行的”。
杨虾从木雕工艺家具厂退休后,出来单干了五年,才让儿子加入这个行当,“儿子不做的话,我也要请人做”。
从杨虾往前四代人做家具为何赚不了钱?杨虾直言,“大家全靠手工做出来的,每个做手工的都赚不了多少钱,哪有机械化赚钱?”
现在机械化制作家具盛行,很多人问杨虾,他的店出品的家具是否也用机械制作。杨虾说,他现在是一半手工一半机械,如果有人说红木家具全是手工做,那是骗人的。
至于原因,杨虾说很简单,“一块大木头锯开来,以前是手工的,现在还有人这么锯吗?很辛苦的嘛!以前大家是手工去锯,现在有机器就用机器。比如刨木、打眼,以前手工做很辛苦,现在有机器当然用机器代替了。还有雕花也不是全手工的,现在用电脑雕了。用电脑雕完以后,再用手工修改。所以全手工根本没有,有店铺说‘我这是全手工的’都是骗你的。”
“为什么有的店要跟别人说是全手工,因为全手工卖的价钱比较高”,杨虾实诚地说,做这行不一定要追求全手工,所以我告诉别人,手工做出来的不一定都好,机器做的不一定不好,比如木头上打眼,机器做得比手工好。
广式家具不缺传人
对于非遗项目,众人都担心没有传人,都想培养多点传人。杨虾却不是这样。他无奈地说,传人不培养了,只有儿子一个徒弟。他说试过培养徒弟,可是现在的人学一两年就走了,就跟别人去赚钱了,没心思学。
杨虾很怀念从前的师徒制,“大家以前做学徒要做4年,还要跟着师傅做1年,一共要5年,师傅才会带你入行,入行才有人请你。”
据先容,解放前,广州有酸枝花梨同业工会,行业内师傅认为你及格了,就带徒弟去同业工会入会注册,得到大家的认可,才算真正出师。“得师傅带你去注册,才能入这行,不然行会就不让你干,”杨虾说。
“现在广式家具传承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传人,而是缺搞创新的人”,他说,如果广式家具以后没有更多创新的人,就像粤剧一样,少人写剧本,没人做了。如果不搞设计不搞创新,一直做以前的样子,慢慢人家就不喜欢你了。因为每个时期居住环境不同,每个时期的人要求也不同。
广式家具要如何创新?杨虾自有一套想法,就是一定要人性化。他指着自己做的一张椅子说,清末民初的款式,他把凳子做矮了,背椅也不是直直的,而是略带倾斜,像流动的水纹,人坐在上面舒服多了。因为以前的人是正襟危坐,要规规矩矩,现在的人坐起来要的是舒服。
他补充说,此外,椅子的规格也比以前大了点,因为现在的人居住环境宽裕了,不像以前那么逼仄。每年,杨虾都会自己设计两三款新家具。
#p#分页标题#e#“有市场才有传承,而市场靠什么,就是靠创新。”做了几十年的杨虾说。他指着店里的广式家具说,“大家每年都在创新,根据市场、客人需求做,你做以前的款式没人要的。你不创新没有出路。”
今年杨虾已经79岁了,他说自己干不动木工活了,但还每天准点来番禺的铺面上班,“我现在做家具设计,画画图”,这原本不是因为兴趣才学的手艺,已经成为了他深入骨髓的爱好和习惯。
掌故
清代广州酸枝家具行集中在玉带濠
清式家具,制作一改明式家具朴素典雅的风格,取而代之的是端庄大方,绚丽豪华的风格。并逐步形成了广作、苏作、京作三大名作。在三大名作中又以广作产品最为突出。广式家具又称酸枝、花梨家具,是广州人用紫檀木、酸枝木、花梨木、鸡翅木或其他硬木做的家具。清代广州酸枝家具行业大都集中在城里,主要是玉带濠两边南北几条街,即位于归德门(今大德路与解放南路交界处)附近,玉带濠南岸的濠畔街、华德里、小新街及归德门内的走木街、麻行街、象牙街、绒线街、白薇街、梳篦街等。这里与珠江相接,水路运输便利,且临近十三行,是清代广州工商业最为繁华的地段,也是手工业聚集地。
杨门第五代
女儿“遗憾”没用过沙发软床
由于广式家具行业的前景还不错,杨虾的儿子子承父业,女儿和女婿也在家具店帮手生意,他的工厂和店面做成了家族事业。
女儿淑贤说,“我叔我爸,一些堂兄弟都是做这一行的,我是看着他们做木工长大的。”
自小家里用的家具全是广式家具曾经让淑贤不满,“小的时候,很多人家里都是用沙发,可是大家百年如一日都用广式家具。我觉得那东西很土,就对老爸说,‘人家个个都换了沙发,就大家还坐这个烂木头。干嘛大家不买皮沙发?坐软沙发舒服,这个硬邦邦不好坐,不要这个烂木头了。’我爸说,‘傻瓜,这个烂木头才值钱,沙发不值钱。你慢慢去学,就知道这个是好东西,坐沙发对人体不好,坐广式家具对身体好。’”
“一直到现在,也是坐硬板凳,睡硬板床,从没用过沙发和席梦思”,淑贤笑道,家里全是黑色木家具,小凳子都是黑的,爷爷做的。她结婚的时候添置的也是广式家具,没有用西式家具。她想用西式家具,家人都反对。因为家族都是做广式家具的缘故,家里人都不主张用软家具,因为觉得对身体和腰不好,她慢慢也就习惯了。
策划:
王海军 李艳 陈实
统筹:许晓蕾 胡群芳
陈养凯
出品:南方都市报朋友圈资讯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实习生 文敏怡
摄影:南都记者 陈坤荣
